限塑令5年困局:消费者习惯难改 环保袋成本高
“限塑令”没有发挥人们所希望的效果,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。记者调查发现,消费者难以改变使用塑料袋的习惯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,与之对应的是,卖家也不愿因为塑料袋问题得罪顾客。在监管上,目前存在的“多头管理”也让政策的执行面临真空状态。
消费者习惯很难改变
“在我看来,导致‘限塑令’实施效果变差的原因,主要是由于市民的消费习惯还未转变。”安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环境工程系范教授这样告诉记者。前不久,他曾对“限塑令”做过一次调查,结果发现“自带环保袋或塑料袋”市民的比例仅为17.5%,而“购买塑料袋”的比例高达33.2%。
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,消费者对“限塑令”普遍知情,但总会以“不方便”为由,让摊主免费提供塑料袋。“主要还是为了方便,免费塑料袋回家还能废物利用。”不少市民都持这样的观点。
在合肥一些小区门口的小超市,即使是标准的购物袋,也不会向顾客收费。“以前我们是收费的,但像这样的社区小店,收钱会导致销量下降,最终我们只能取消收费。”一家超市的经理说。
“商家免费提供,消费者乐意接受,皆大欢喜之下很多人并不关心塑料袋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。”范教授说,这种消费惯例,多年来商家和消费者都习以为常,尽管多数人对“限塑令”表示认同,但习惯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。
“多头管理”监管难到位
采访中,记者还了解到,小小的塑料袋管理涉及发改委、环保、商务、工商、质检、税务等多个职能部门,“限塑令”的执行因为多头管理而存在许多困难。
在“限塑令”政策的执行上,工商部门负责塑料袋在农贸市场等流通环节的监管。记者从省工商局了解到,“限塑令”出台后,我省工商部门也做了巨大的工作,前三年一共查处不合格塑料购物袋近308万个,查办案件465起,罚没金额63万余元,有力地打击了违法行为,减少了污染,净化了市场。不过,一位工商所的基层执法人员告诉记者,在实际执法过程中,摊主经常与执法人员“捉迷藏”,监管和查处确实很难。
使用环保塑料袋成本高
“限塑令”在大卖场、商场推广得相对顺利,但在农贸市场推广却显得困难重重。对此,也有专家认为,主要是农贸市场摊贩本身的利润空间有限,大量使用环保塑料袋会增加其成本压力。
安徽省塑料协会的专家告诉记者,成本高是双向的,市民购买东西成本会变高,摊主销售的利润会变少,双方都有一本账,这样的情况下限塑效果就非常有限。
“限塑令”如何发挥实效
采访中,记者发现,消费者对塑料袋有着很复杂的心态:知道其有害,但又无法拒绝。如何让“限塑令”有实效,不少专家认为,在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的同时,为“塑料袋”找到替代品。
“我觉得,管住塑料袋必须从生产商、市场管理者、监管部门三个方面着手。”范教授告诉记者,生产者把住源头,严控质量关;市场管理者要加大管理力度,做好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引导;同时,减少监管部门,明确职责,使监管不存在真空。
- 上一篇:民富园小学开展环保袋制作大比拼 2013/6/6
- 下一篇:限塑5年 环保袋仍斗不过塑料袋 2013/6/6